与一线生产工人的8小时工作制相比,机器人可以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多数企业还是认可机器人化的新思路和对制造业的效率提升的可行性。郭台铭提出口号之后,各大企业纷纷在生产线中引入机器人。“美的集团自2011年开始引进机器人,截至目前已经累计使用500台机器人,预计到今年年底达到800台,后期每年以30%左右的增幅投入机器人,预计2016年当年投入机器人费用将超过3亿元。”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副总裁李国林透露。据悉,原一条美的遥控器装配线上手工装配加检测需要7人,每小时300个;经过半年的自主研发,使用4台机器人进行自动装配,现在已达每小时350个,人数由7人降为2人。
随着90后工人不断走向工作岗位,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记者在美的集团顺德厨电工厂走访时了解到,目前一线技工薪资水平远高于普通本科毕业生。除了薪资水平上涨,美的集团还为员工提供宿舍和休闲娱乐设施。
机器人计划普及难
不过,尽管机器人计划愿景较好。但各大企业和富士康面临同样的问题,短时间无法进行大规模应用。美的集团公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还未大面积应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长虹方面也指出,目前在长虹的压缩机生产车间和等离子车间都有机器人应用。但由于成本过高,目前还没有到大规模推广的时机。
据了解,目前的机器人每台在14万元到30万元左右。但这样的机器人智商仅为“七八岁”。它们只能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制造业工种复杂,拢、砸、锤都需要不同类别的机器人。李从想告诉记者,这样价格区间的机器人属于单一工种机器人,价格虽然可以接受,但是无法从事复杂工种,“智商”较高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机器人价格非常昂贵,整体的生产线改造成本远高于目前的人力成本。记者了解到目前有的复杂工种机器人价格甚至达到上百万美元。
一旦机器人大规模投入生产线,家电制造企业将面对被替换下来的员工再就业问题,这也是海尔张瑞敏提出机器人计划业内就引起轩然大波的原因。机器人代替人工,不是取代人工,而是员工进行转型,员工不再是参与直接操作、生产的一线操作工,而是转型为知识型员工,既实现自动化生产又提升了员工的价值。